国奖风采|曾千千:无妨,道阻且长,无事,行则将至。

时间:2024-09-25浏览:371设置

只有行动,才能创造风的力量。


科研之路,总会有高山和低谷,

有人欲乘风扶摇直上,却总等不来风,

他不等风,只是不停向前赶,

因为内心始终相信:跑起来就会有风!


图片

曾千千(右1)与导师林红军教授(第一行左3)、申利国教授(第一行左5)合照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揭秘曾千千的科研之路


图片


曾千千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2021级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分离膜改性研究


在校期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省优秀毕业生、校优秀研究生等荣誉,本硕期间获4项国家级、6项省级“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奖项。并于今年获第四届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称号。



初攀学术高峰

从环境人的家国情怀出发




面对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水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曾千千自问:“作为一名环境人,我能做些什么?”。研究生生涯伊始,他便投身于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这是一门在废水资源化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技术。


图片


曾千千总是怀揣着莫愁千里路,自有到风来的乐观信念,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在忙碌之余,他喜欢通过观看电影、打羽毛球或偶尔走出校园,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



潜心科研 迎难而上



图片


曾千千初入大学时便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专心科研。他先后在权威A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第一作者4篇),累计影响因子达171.6,被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第二作者2项),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省优秀毕业生、校优秀研究生等荣誉,本硕期间获4项国家级、6项省级“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奖项。荣誉背后是挑灯实验的夜晚,是脚不沾地连轴转地与时间赛跑,是数不清的失败与重新来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科研的道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实验时挫折似乎已是家常便饭,但他却越挫越勇,保持前进动力,不忘初心。


图片


在科研这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上,曾千千面对实验中的重重挫折,却始终怀抱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情怀。他不畏失败,愈挫愈勇,每一次跌倒都成为他成长的契机。他保持着不屈不挠的前进动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曾千千深知,科研之路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探索。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勇于尝试,终将迎来成功的曙光。



躬身力行,步履不停



曾千千潜心耕耘,取得的成果源于实验室的不断坚守,阅读和整理文献达1300余篇,手写300多页试验记录,单篇论文修改高达50余次,实验数据记录更是高达10G。与此同时,他自学了C4D和3D Max等建模软件,使科研成果锦上添花。


图片


他坚信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们的团队走出实验室,曾赴绍兴柯桥、金华义乌、湖州长兴等10余家污水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在发现分离膜在实际应用中的膜污染问题后,为寻找解决方案,他受到荷叶启发,经过多次实验和优化,成功研发了抗污染仿生分离膜。该膜性能远优于其他同类膜,其成效获中国膜工业协会和水处理网等报道。




曾千千的科研道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他的科研道路还在行进,困难与磨折始终伴随,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生命不止长河,人生不止旷野相信他将以自己的不懈毅力谱写着科研的颂歌,为未来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贡献属于环境人独有的力量!



图片




     图片 :曾千千

     文字编辑 :岳浙林 胡宝悦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