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方能视微如著
行而不辍,进而宁静致远
少年习于冰,致于成冰
受风雪,成良木
让我们走进李寒冰的浙师求学路
看少年如何厚积而薄发

李寒冰
2021级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师从谢守红教授
2023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曾任2021级应用经济学班长
获得浙江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优秀团干部、学术创新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学术论文
已发表论文:
1.Research on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Commodity Trading Marke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a[J]. sustainability,2022,14,9534
2.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City Size Distribution Based on New Criteria [J].sustainability,2022,14,16952
3.商贸型城市空间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以义乌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3,30(06):1-5+36
4.义乌市人口变化与空间分布研究[J].中国名城,2023,37(10):13-20
在投论文:
1.Does Digi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mote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 A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31 Provinces in China
2.多维资本水平对农村劳动力回流意愿的影响——基于CMDS数据的实证研究
项目竞赛
1.正大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浙江省赛区三等奖——负责人
2.浙江师范大学第四届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三等奖——负责人
学术会议
1. 2021年10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二十五届年会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收录并于分论坛做学术汇报。
2. 2023年10月,“中国空间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收录。

(左一为李寒冰)
李寒冰说道:“科研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唯有历经不断的失败才能取得成功,为学正如撑上船,一篙不可放缓。”当他初入课题组,挫折就接踵而至。论文数据的不完整、计量模型的不匹配、实证结果的不理想都令他感到十分迷茫。但李寒冰没有选择放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先查阅大量的书籍,了解模型或实证理论的适用场景,再通过B站和CSDN网站对其进行归纳学习,同时,会对使用该模型的文献进行尝试性复刻,直到解决难题。

(左二为李寒冰)
回望近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每当迷茫困惑时,导师和师门的小伙伴们总会给予自己温暖。”李寒冰如是说。导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以浩荡的胸怀、耐心的引导和谆谆的教诲激励着他一路向前。对于他而言,谢守红教授既是学习上的良师,亦是人生的导师,使得他对登攀学术高峰保持敬畏和热爱。除此之外,师门良好的学术氛围也让他深受感染。每当他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师兄师姐们总会言传身教,提供帮助。
(右二为李寒冰)
对于如何做好学术,李寒冰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树立明确的研究方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加深入和系统,需要通过与导师和同门的交流,基于自身兴趣、专业知识和研究热点找到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计划。在研究生阶段,学习需要更多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明确的目标与规划将使我们事半功倍。
三、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要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建立开放性思维。科研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多读文献,开拓思维和视野,多与导师和同门交流,思维才会擦出灵感的火花。
暖心寄语
心无旁骛,万事可破。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你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祛除杂念,不好高骛远,也不轻言放弃。给自己时间,不要焦急,一步步来,一日日过,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请相信自己的韧性是惊人的,宁静方可致远。
——李寒冰

抱朴守拙,行稳致远
少年无畏,青春鼎沸
愿少年人释放内心热爱
探全新未知远方
抵达梦想所在
文字:浙师大经管学院官微 陈奕含
图片:李寒冰
编辑:陈奕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