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睿
曾任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硕士期间,获得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年浙江省省级优秀毕业生、2022年浙江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称号。沿途一路走来,各中滋味万番体会,如今回头再望,一切的荣誉背后,唯有“努力”二字,不曾辜负。

作品欣赏

《恶浪》
回收废旧塑料袋 170*60cm
《恶锦衣》
回收废旧塑料袋 成衣尺寸

《齐鲁青未了》
回收废旧蛇皮袋 180*60cm

《守护》
回收废旧蛇皮袋 210*170cm

《须臾轻舟远》
行为影像

《盛开的军功花》
行为影像

《幽灵幻影》
回收废旧衣物 ( 60*50cm )*8

笑对改变,勇敢追梦

谈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份殊荣,刘培睿表示在获得国奖的成长之路上,对于他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笑对改变。浙师7年,从本科到研究生,从项目成员到项目负责人……改变是常态,是新生,更是成长。每当刘培睿坦然地接受“要重新开始”的事实时,反而可以卸下包袱,继续努力向前。“趁年华正盛,大家可以多做有一些有意义事情,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学科竞赛和志愿活动等实践,去探索、去学习、去奉献,大胆做梦,勇敢追梦。探索各种未知,发现兴趣所在,在浙师收获一段难以忘怀的青春体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面对生活的变化,刘培睿认为,其实大家可以少一些忐忑与焦虑,多一些淡定与从容。只要不纠结于过去,不蹉跎光阴,不忘记初心,每一次改变都可以使我们成为一个崭新的自己、更好的自己。

轻松心态,逐梦研途

每个人对于研究生生活都有不同的感受,对于刘培睿来说,他的研究生生活也有忙碌、有迷茫,但他想说,我们应“要轻松”。要轻松,是心态的积极调整。把握良好的心态极其重要,要学会调节心态,切莫让心态左右了自己,这样才能如蜡烛一样,从头燃到底,一生都是光明的。



释放压力和调整心态方法有千百万种,刘培睿的方法就是和好友一起在篮球场竞技,在与场上队友配合时放松,在奔跑中放松,在场下谈笑中放松……他提到,人这一生会遇到形形**的事,我们无法左右事情的发展,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先改变自己看事情的态度,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所以,他认为在研究生学习生活中,应该在激烈的角逐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寻属于自己的方法去积极调解。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刘培睿在读研期间积极参加学生工作、社会活动、国家艺术基金等项目,参加各式的展览布展等工作,这些看似无用的工作,成为了他人生道路上最为宝贵的财富。
参与布置
义乌城市肌理作品展
参与布置浙江师范大学廉政文化巡回展
参与2022年丽水
综合材料90学时培训
参与布置岱山海滩
公共艺术展
刘培睿引用《庄子·人世间》的话,提到了人们往往只看到“有用之用”,却忽视了“无用之用”。从小到大,社会的考核标准让我们只关注效率和收益,认为无用的事物就是浪费时间。然而,刘培睿的艺术作品却从人们生活中的废弃物中寻找灵感。他收集废旧塑料袋、废旧衣服和废旧塑料编织袋等无用之物,通过不同的技术和形式语言,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表达了他对无用之物的独到见解,从而使作品实现了从无用到有用的转变。

不忘师恩,不忘厚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刘培睿提到:要心怀感恩。7年师大求学路接近尾声,“回顾在浙师大度过的日日夜夜,感受颇多。开学报到的情景、穿梭在工作室忙碌的身影、课余时间在篮球场运动的画面,7年多时间里发生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很是不舍。由衷地感谢我的导师王雷教授,他严谨的学术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开拓创新的科研思维让我受益匪浅。感谢我的亲人,在我的求学生涯中,给了我始终如一的支持、鼓励与呵护。”

“在此之际,谨向四年来给予我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良师益友、亲人和同学致以最真诚的谢意!始于初秋,终于盛夏,愿师大的我们,不忘师恩,不忘厚谊,不负韶华,不负前程。”

以情怀立命,用实力安身

当问及对未来学习与工作的规划时,刘培睿认为,首先要有计划性,让计划不是一个消极的耗费精力的表格,而是成为生活的一次预演。计划可以分为人生的“大计划”和平常的“小计划”。每一个“小计划”的完成都能使自己朝着“大计划”不断推进,从而不再迷惘和彷徨。其次,要有高效率和高专注力。专注地完成一项工作,可以免去大量转移注意力低效的时间,从而以最快速度完成工作。刘培睿提到,假如在休息的时候,还一直有未完成的工作和学习计划在心里,他心里会非常不踏实,这也是促进他更高效完成计划的动力之一。

刘培睿相信,勤奋永远都是成功的必需条件,所有的成绩背后都浸注着他人看不到的汗水。潜心钻研,勤思善悟,是每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需要具备的品质。

千丈之峰,基于微尘
万顷之海,始于涓流
每一个辉煌的瞬间
背后都有无数个默默耕耘的日子
舞台在变大,理想在靠近
祝愿刘培睿同学不负炙热青春、勇往直前
绽放梦想之光
期待大家都能在青春的道路上
留下自己最灿烂的足迹



文字|刘培睿 沈佳颖
图片|刘培睿
编辑|郑博灵 刘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