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风采丨凌贤文:踔厉奋发,实干笃行

时间:2024-09-25浏览:162设置



    国奖风采

      今日人物 


凌贤文

曾任计算机软学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班级团支书等职务。硕士期间,发表权威A期刊论文1篇、权威B期刊论文1篇,参加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一项。获国家奖学金、校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第18届华为杯数学建模国赛三等奖、浙江省市场调研竞赛三等奖等奖项,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学生党建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通的学习者 

1

成长记录

做融会贯通的学习者 



图片


   在本科阶段,凌贤文就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内容不够系统,往往是只在某一学期内接触,后续需要用的时候经常会发生遗忘现象。为了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凌贤文开始尝试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广泛阅读文献和技术博客,凌贤文对技术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想法越来越多,并将其分享在个人博客中。作为一位计算机领域的博主,他主要发布一些思路方法和理论知识,博客目前累积访问量已经达到了30w+。


“博客使得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撰写博客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通过不断记录,达到一个融会贯通的效果。这样,以后我们再用到这些知识的时候,查找和复习也是很方便的。”凌贤文说。



2

有条不紊

做井井有条的执行者 



图片


读研期间,在担任学生干部服务大众的同时,凌贤文也没有荒废自己的学业。工作课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此,凌贤文有自己的一套心得。他充分考虑自身研究生课程和团支书职责的时间需求,坚持为自己制定详细而合理的学业和工作计划,细化到每天的任务和目标。并根据任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设定标准,确定优先级,确保首先完成最紧急和最重要的任务,以免手忙脚乱。他还为自己的计划表预留了一定的机动空间,避免突发事件的产生,影响后续日程。


此外,凌贤文还充分利用一些零散的时间段完成小任务,比如查阅资料、回复邮件等。“不浪费每一块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表,正是通过这些方式,事情再多,我也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凌贤文说。





3

领域互补

做团队协作的贡献者


图片


凌贤文参加过很多场比赛,但他并非是盲目地报名参加,而是在综合考虑了自己的知识技能、专业背景和兴趣之后,找到与研究领域相关的比赛,以确保能够为团队做出贡献。每次组队之前,他都会仔细地阅读竞赛规则,直到了解比赛的背景和要求,然后再开始寻找有相似兴趣和目标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凌贤文认为,最好寻找在专业领域或技能上有互补性的人组队,确保团队中有不同专业背景、技能水平的成员,形成一支平衡的团队,可以更好地应对比赛中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



对于如何发挥团队优势,凌贤文也有自己的经验。首先,要主动与潜在的团队成员建立联系,观察是否存在合作的机会。其次,在组建团队时,要明确大家的共同目标和期望,确保每个成员都明白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保持团队合作的流畅。






4


图片


采访的最后,凌贤文对实验室的四位老师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他说:“我的导师赵丹丹副教授、彭浩教授、王伟教授和钟鸣老师是我科研道路上成长进步最大的帮助者,他们和实验室的同门师兄师姐总是耐心地解答我的疑问,引导我去思考,让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四位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兢兢业业的作风以及细致耐心的指导,对凌贤文的科研之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融会贯通的学习者、井井有条的执行者、团队协作的贡献者,科研的道路上,凌贤文仍在努力着。



图片


文字:刘天龙,郑博灵

图片:凌贤文

编辑:刘泽扬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