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第二届研究生“学术科研周”成功举办

时间:2024-12-30浏览:426设置

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发创新思维、促进学术交流、提升科研氛围,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于2024年12月23日至27日成功举办了为期五天的第二届研究生“学术科研周”活动。此次活动涵盖学术讲座、优秀论文答辩评审会、学术兴趣工作坊以及优秀学子经验分享会,旨在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1
开幕式
图片

  

(第二届研究生“学术科研周”开幕式)

12月23日下午,第二届研究生“学术科研周”开幕式在正阳会议中心举行,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副院长郑小碧主持开幕式。研究生院副院长向道红、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王林辉、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馆长毛丰付、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杨竞红、党委副书记严建春及各学位点(方向)负责人、研究生导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及全日制研究生参加此次开幕式。



2
系列科研学术专题讲座

12月23日至26日,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第二届研究生学术科研周期间共举办了5场学术讲座,邀请来自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和编辑对大家的学术科研之路提供专业化指导和帮助,郑小碧教授、应洪斌副教授先后主持系列学术讲座。

图片

(王林辉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技术、人物属性和职业可替代风险”讲座)

12月23日下午,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王林辉教授基于最新研究成果,采用机器学习模型,结合中国劳动力市场动态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职业的替代风险。王教授认为,替代风险与职业特征密切相关,需要较强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的职业替代风险较低,而程序化、重复性强的职业替代风险较高。





图片

(毛丰付教授作题为“做面向时代需要的研究:我的经济学探索之路”讲座)

12月23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馆长毛丰付教授分享了在四个学术发展阶段的研究心得。他强调研究工作要把握时代脉搏,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密切关注现实问题。年轻学者要保持创新精神,同时要注意学术积累的连续性。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学术研究不仅要追求理论突破,更要注重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毛教授特别强调,时代需求是最大的市场需求,只有面向时代需要的研究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图片

  

(蔡华林编辑作题为“期刊论文的投稿要义”讲座)

12月24日下午,浙江财经大学《财经论丛》责任执行编辑、经济栏目主编蔡华林老师就期刊论文的投稿要义展开分享,强调学术投稿要做到心中有“谱”,按论文投稿前端(论文网投)、中端(论文评审)、后端(论文修改)的顺序进行分析。蔡主编表示,论文写作要具有针对性、研究议题要符合实际且具有亮点,紧跟国家政策和时代潮流、尊重评审专家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等,强调投稿的最终目标是“写一篇、投一篇、成一篇”。此外,蔡主编从《财经论丛》学术期刊的审稿标准出发,强调论文投稿不在于其类型的优劣,而是在于是否具有自身的学术价值。





图片

  

  

  

(吴坚教授作题为“基于社会网络信任的群体共识决策”讲座)

12月26日上午,上海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吴坚教授以“如何通过社会网络群决策中的信任关系管理共识达成过程”为切入点,从信任的反馈机制、防操纵共识和算例分析方面深入剖析了社会网络信任关系在群体决策中的作用。他指出,构建信任传递模型和个性化反馈机制,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高效、准确决策,增强成员之间的合作意愿;同时,通过最小调整成本方案确定专家权重,能够有效防止操纵行为,确保决策过程的公正性。展望未来,他表示将继续探索新的信任传递方法,深入理解信任对群体共识的影响,并建立双向反馈机制指导实践。





图片

  

(胡剑锋教授作题为“解读‘两山’理念 需要正本清源”讲座)

12月26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学二级教授、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胡剑锋教授从思想内涵、超越之处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对“两山”理念进行解读。胡教授表示,我们应当避免对“两山”理念的“误读、曲解、过度解读”,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二者不是辩证关系,而是整体思维,启示我们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要协调发展、同步推进。此外,胡教授从当今中西方理论的异同点出发谈论了科研思维与理论创新,阐明课程体系改革是培养学生战略思维和洞察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学生自身要不断拓宽知识,了解经济史和学术史,体悟中国智慧。



3
研究生论文大赛答辩评审会
图片

  

(第二届研究生论文大赛答辩评审会)

12月24日上午,研究生“学术科研周”优秀论文答辩评审会在27幢302举行。本次论文大赛的评委嘉宾分别是车裕斌教授、周鹏教授、应洪斌副教授、王霞副教授和马超博士,由孙高济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本次论文大赛初赛有来自经济、管理和职教三类学科专业共48位同学投稿参赛。通过初审的激烈角逐,12名选手入围本次终审答辩。在比赛过程中,12位同学依次进行了论文汇报展示,评委老师给出了专业性的改进意见。经过评审决议,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7人

图片

(第二届研究生论文大赛答辩评审现场)



4
学术兴趣工作坊
图片

  

(学术兴趣工作坊现场)

12月25日下午,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学术兴趣工作坊(第九期)于27幢314教室正式开讲,谢守红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科研经历的经验分享与展望”的分享。本次活动由李一鸣副教授主持,谢守红教授、程肖君副教授、杜素珍博士、黄巍巍博士、周李博士、陈碧荷同学和董纪昕同学作为与谈人参加讨论,郑小碧副院长出席并致辞,60余名师生参与本次学术兴趣工作坊。

图片

  

(谢守红教授作“科研经历的经验分享与展望”的分享交流)

主讲人谢守红教授以“科研经历的经验分享与展望”为题,从教育背景、科研经历、科研课题和心得体会四方面进行了生动真切的讲话。此外,谢教授以优秀学生的案例积极动员我们向上走,靠学历、知识水平增强实力,靠坚持、用功积攒底气。

图片
图片

(程肖君博士和杜素珍博士分享)

图片
图片

  

(黄巍巍博士和周李博士分享)

各位与谈人也从自身经验和研究方向出发,就科研这一话题向在场师生作出了精彩的分享。他们勉励同学们从此刻起明晰自身所求,挖掘兴趣点,在“躺平”与“上进”的分岔路口前,需毅然选择“上进”等。


5
优秀学子经验分享会
图片

12月27日上午,优秀学子经验分享会在27幢302举行,由季舒韵博士主持。叶成志、葛红兵、王婉婷和万丹婷四位优秀学子依次进行经验分享。四位学子分享了各自的求学与就业经历,包括硕士阶段的学习、考公考编的经验分享、申博的心路历程,以及读博后的心得体会等内容。分享会尾声,几位优秀学子在线上交流群中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优秀学子经验分享)


6
颁奖典礼及闭幕式

12月27日上午10点30分,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第二届研究生“学术科研周”颁奖典礼暨闭幕式在27幢302顺利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严建春主持会议,浙江师范大学研工部副部长莫世亮、学院党委书记杨竞红、学院副院长郑小碧、各学位点(方向)负责人、研究生导师代表、研究生办、研究生会及各个专业的研究生等出席本次活动。

图片

(第二届研究生“学术科研周”闭幕式)

在颁奖环节,莫世亮为我院在第二届研究生论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同学颁奖,杨竞红为获得二等奖的同学颁奖,郑小碧为获三等奖的同学颁奖。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颁奖典礼现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石泽轩、董纪昕、刘芳燕作为获奖代表先后发表获奖感言)

三位获奖代表诚挚感谢导师一直以来的悉心指导和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各位领导与老师对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衷心祝愿来年有更多的同学参加到相关学术科研大赛活动中,期待学院的“学术科研周”活动持续蓬勃发展,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科研交流平台。

图片

  

(导师代表朱华友教授发言)

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导师的精心指导,导师代表朱华友教授对学院日益浓郁的学术氛围表示赞赏,在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然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术风气,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希望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能够继续努力,不断突破自我。

图片

(学位点负责人代表潘莉副教授发言)

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也离不开各学位点负责人的悉心工作,学院学位点负责人代表潘莉副教授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做到坚持不懈的积累以及对科研保持纯粹的热爱,在热爱中坚持,争取学有所成。

图片

(第二届研究生“学术科研周”总结发言)

最后,郑小碧副院长对本次研究生“学术科研周”活动做总结发言。郑小碧代表经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全体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次学院举办的第二届研究生“学术科研周”意在全方位塑造与雕琢莘莘学子,进一步展现我院当代研究生的青春与精神风貌,更好地营造我院研究生学术科研氛围。未来,学院将以更高质量的标准办好每一届“学术科研周”,为各位研究生的学术成长与发展筑牢根基,推动学院科研工作迈向新台阶,开创研究生教育与科研创新的新局面。



至此,为期五天的第二届研究生“学术科研周”活动顺利落下帷幕。在此期间,我们见证了思维的激烈碰撞、知识的深度交融与创新的蓬勃生长。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热烈活跃的研讨交流以及紧张充实的科研竞赛,为广大师生搭建了广阔的学术平台,拓宽了学术视野,激发了科研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学术科研事业迈向新的高度,期待大家将科研周的收获转化为持续探索的动力,在学术之路上勇攀高峰,创造更多辉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