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研究机构:
根据《关于举行2025年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系列活动的通知》,经学校评审,现将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即日起至6月27日,如有异议,可反馈至:邮箱yjsgzb@zjnu.cn,电话82280311。
学术论文(教师类) | ||||
序号 | 学院 | 姓名 | 标题 | 奖项 |
1 | 地环学院 | 刘宇 | 耦合·价值·进路:“一站式”学生社区视域下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三重向度 | 一等 |
2 | 经管学院 | 潘莉、梁燕 | 预注册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长效影响 | 二等 |
3 | 物电学院 | 朱洪萱 | 辅导员工作视角下研究生学风建设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 三等 |
学术论文(学生类) | ||||
序号 | 学院 | 姓名 | 标题 | 奖项 |
1 | 国社学院 | 郑德晓 | 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社会工作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生态与人文关怀的双重视角 | 一等 |
2 | 国社学院 | 戚燕 | 科学家精神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实践探索 | 一等 |
3 | 国社学院 | 李峥婉 | 研究生学风建设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 | 二等 |
4 | 心理学院 | 陈雪 | 浙江科学家精神的弘扬实践与路径研究 | 二等 |
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刘成娟 | 学术规范与和谐导学关系的构建路径研究 | 二等 |
6 | 教育学院 | 李响 | 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学风建设挑战与应对策略 | 二等 |
7 | 国社学院 | 章迪 | 学术规范视域下和谐导学关系的构建路径研究 | 三等 |
8 | 艺术学院 | 胡宝悦 | 基于顾毓琇音乐情缘的科学家精神研究 | 三等 |
9 | 教育学院 | 应卓烨 | 范式重构: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优化路径 | 三等 |
10 | 工学院 | 刘珍 | 科学家精神融入新质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探赜 | 三等 |
11 | 心理学院 | 相晓龙 | 建构主义视域下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教育的路径探析 | 三等 |
12 | 教育学院 | 杨雨欣 | 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实践意义研究 | 三等 |
13 | 教育学院 | 董席秀 | 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科学家精神培育研究 | 三等 |
文化作品和工作案例(教师类) | ||||
序号 | 学院 | 姓名 | 标题 | 奖项 |
1 | 国社学院 | 鲁志杰 |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创新实践 | 一等 |
2 | 外语学院 | 董指奥 | 垦荒牛的脊梁 | 二等 |
3 | 心理学院 | 柏战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用“新智慧”攀登创新创业实践“质高点”——以“12345”理念引领的“心创+”创新训练营为例 | 三等 |
4 | 国社学院 | 肖志刚 | 构建“四维浸润”体系,培育新时代学术品格 | 三等 |
工作案例(学生类) |
| |||
序号 | 学院 | 姓名 | 标题 | 奖项 |
1 | 心理学院 | 张钰妍 | “研途对对碰”——研究生助人互助培养新模式 | 一等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王佳妹 | 马克思主义学院红途望道学风传承计划 | 二等 |
3 | 国社学院 | 郑佳 | 融专业特色,展宣传活力 ——社工专业以研会宣传促学风传承 | 三等 |
文化作品(学生类) | ||||
序号 | 学院 | 姓名 | 标题 | 奖项 |
1 | 人文学院 | 项妍嘉 | 青蒿素之光 | 一等 |
2 | 国社学院 | 史佳欣 | 戈壁滩上的追梦人——邓稼先 | 二等 |
3 | 经管学院 | 申晓娅 | 《红烛照前路——严济慈的科学人生》科学家故事舞台剧剧本 | 二等 |
4 | 教育学院 | 叶雨欣 | 稻魂 | 三等 |
5 | 国社学院 | 吴淑美 | 禾下的梦 | 三等 |
6 | 艺术学院 | 李鑫 | 《三分裂的黎明————致何泽慧院士》 | 三等 |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