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浙小研”训练营(第五期)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3-03浏览次数:10

2月28日,浙江师范大学“浙小研”训练营(第五期)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党群服务中心顺利举行。校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盛灿灿以“宣传如何‘走新’更‘走心’”为主题作专题分享,校院学生骨干50余人参与学习活动由许恬主持。 



活动伊始,盛老师从“宣传如何‘走新’更‘走心’”为切入点展开分享,在当今时代,宣传工作对学生组织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信息传播的窗口,更是凝聚力量、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如今,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新媒体纷纷涌现,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关键途径,而新闻写作作为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新媒体运营能够稳健发展的根本支撑。

 


盛老师分享宣传工作要点,指出要把握新闻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掌握这些要素能让人快速抓住新闻主要内容,既提升阅读效率,又加深理解深度,助于做好宣传工作。

 

 

 

围绕着如何打造优质新闻这一关键议题,盛老师精准地从“内容创作”“文字采写”“硬新闻”这三个维度入手,进而引出了一系列新媒体写作的实用策略。

 

“内容创作”板块,盛老师提出新闻内容应当牢牢把握4个“XIAN”:首先是把握底“线”,为新闻构筑起坚固的基石,确保其不触碰道德与法律的红线,坚守新闻的原则与立场;其次是专业呈“鲜”,要求新闻以专业的视角、新颖的内容,为受众带来鲜活且有价值的信息;再者是定期提“现”,强调新闻要有及时的产出与呈现,保持一定的更新频率,满足受众对信息的持续需求;最后是成果凸“显”,即新闻要能够展现出实际的成效与影响,达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理想效果。新闻不仅是信息的传播,更是组织凝聚力与良好形象塑造的有力工具。

 

“文字采写”环节,盛老师从“文字采访”“标题写作”“导语写作”这三个关键方面深入展开论述。她着重指出,新闻采写必须以真实性为首要前提,这是新闻的生命所在。同时,一篇好的新闻至少要突出一到两个鲜明的新闻点,吸引受众的目光。而且,新闻内容要精准契合社会期待与社会痛点,这样才能引发受众的共鸣,真正发挥新闻的社会价值。

 

“硬新闻”部分,盛老师详细介绍了硬新闻的定义、结构,以及新闻主体段和结尾段的写作要点。特别强调了新闻的时效性,只有及时、准确地传递重要信息,硬新闻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洪流中保持其权威性和影响力。

 


训练营中,盛老师以两篇新闻稿为案例展开剖析,从标题拟定到内容编排,细致点明新闻写作要点。交流时,面对各学院代表的诸多问题,盛老师强调新闻人应专注书写“有温度的文章”,指出“真诚”才是新闻写作的制胜法宝。这提醒新闻创作者,用真情实感触动读者,才能打造出优质新闻。

 

 

听者感悟:

 

听了今天盛老师的讲座,感受颇多,提出以下四点我对宣传工作的感想:一是紧扣重点,强化宣传意识。二是守住弱点,拧紧宣传准确性。三是看住热点,提振宣传时效性。四是打造亮点,擘画宣传多样性。作为宣传工作者以匠心、细心、耐心、精心守初心,以高量、高质、高效、高精守高地,进而让“宣传工作”真正“入人心”。

——艺术学院研究生会宣传部余可

 

参加“浙小研”宣传主题培训后,我深刻认识到融媒体时代新闻采写需兼顾“新”与“心”。盛灿灿老师提出,宣传要善用短视频、小红书、微信公众号平台来进行宣传我们浙师精神,同时教会我们软新闻与硬新闻概念上的区别以及新闻采写的要义。作为融媒体中心成员,我意识到需立足新媒体思维,精准匹配不同平台特性,将硬新闻转化为有温度的叙事,在“短平快”传播中注入人文关怀,以多元表达实现精准触达,让主流声音既“破圈”又“入心”。

——校研究生会融媒体中心胡欣韵

 

今天在浙小研第五期训练营的学习中,主讲人盛灿灿老师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培训中,盛老师以多篇优秀新闻报道为例,通过丰富的案例解析了软新闻与硬新闻的差异。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要具备 双重思维,既能用硬新闻传递权威信息,也能用软新闻讲好校园故事。盛老师还现场回答了各个学院公众号创作及运营方面的一些问题,在盛老师的解答中我意识到新闻创作中真诚的重要性,未来将努力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讲好校园故事。

——校研究生会融媒体中心陈滢钰

 

本次训练营是浙江师范大学提升学生骨干宣传能力的重要举措。未来,“浙小研”训练营将持续开展系列专题培训,助力校园宣传工作提质增效。

 

文字:王 

图片:陈滢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