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大思政讲堂”第九讲暨丽泽导师学校第五期培训会在行政中心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也是浙江大学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校外首场宣讲会。浙江大学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核心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树锋受邀作专题报告,浙江大学研工部部长叶松陪同。校党委副书记吕迎春主持。
杨树锋院士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题,从研究生教育的使命与挑战出发,分析了当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提出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发挥导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促发“双力融合”,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内外部动力,实现“双轮驱动”。杨院士指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种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导师不仅需要把握学科前沿、国家需求,还要了解学生成长的特点与需求,与学生共同探索“未知”领域,言传身教、相互成就,构建导师与学生“双成长”的共同体。杨院士谈到“教师是崇高而高危的职业”,一言一行皆影响学生成长。他呼吁教育工作者要以正能量育人,谨记“不是浇灌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的创新型人才。

吕迎春指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导师既传授科学知识,也在研究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面对全球科技竞争新态势,导师队伍建设要将国家需求与育人目标、科研创新与教学实践、学科特色与交叉赋能深入融合,努力造就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导师。

讲座结束后,杨院士与师生亲切互动。
全校研究生导师、思政干部300余人参加会议。 据悉,浙江大学自2011年起举办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评选以来,以研究生导师(导师组)及其所指导的研究生组成的团队为基本单位,既注重科研业绩、学术成果等“硬指标”,更突出导学育人、团队文化等“软实力”,逐步形成了以“尊师爱生好”、“教学相长好”、“同学互助好”、“文化传创好”、“团队发展好”为核心的“五好”内涵。本场宣讲会也是浙江大学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校外首场活动。